來美國定居之前,Mary養過一隻金毛犬,但遺憾的是,狗狗後來走丟了,Mary傷心不已,並決定以後不會再養狗了,因為會觸景傷情。
來到美國的第二年,一次Mary去一個朋友家裡做客,一進門就被朋友家兩隻小狗熱情地舔來舔去。跟朋友聊天中得知,原來這兩隻小狗是朋友從收容所領養的,已經陪伴他們五年了。朋友說,這兩隻小狗曾經是流浪狗,被救助到收容所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沒能找到合適的領養人,後來眼看到了招領限期,如果再沒有人領走的話,兩隻小狗就會被安樂死。朋友回家跟家人商量後,決定領養了這兩隻小生命。聽完朋友的領養故事,Mary想到了自己當年那只走丟的金毛,她走丟後是否也被好心人送到了收容所?她是否也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善良的新主人?Mary又不免難過起來,不過她隨即有了一個想法:去動物收容所做義工!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去救助那些當初像自己的金毛一樣走丟的狗狗們。
遞交義工申請之前,Mary對美國的動物收容所、領養政策等等做了詳細調查和學習。她瞭解到,美國大約有一萬多家動物收容所,它們相互之間是獨立的,沒有全國性的組織來統一管理這些收容所,也就是說每個收容所都有自己獨立的政策和規章制度。Mary住在華盛頓市,她選擇了離她住處比較近的一家收容所去做義工。這家收容所面積不算大,打掃的很乾淨,與Mary想像不同的是它基本沒什麼氣味。Mary每週去兩次,主要工作就是打掃和遛狗,處理郵件和接待訪客。訪客大多是小鎮上的當地人,他們時常來送些狗糧和保暖墊,有的也幫忙給狗狗洗澡和打疫苗。
在美國領養動物門檻高,過程繁瑣。Mary做義工期間,有很多留學生來收容所領養狗狗,但大多數的申請都被婉拒了。收容所的主管珍妮告訴Mary,因為很多留學生都是出於孤單寂寞或一時興起才想養只寵物作伴,他們在領養前其實並沒有理性地考慮自己現在的狀況是否適合養寵物,比如有的人出租的公寓是不允許飼養寵物的,有的留學生就偷偷養,被發現後只能將狗狗轉手送人或者遺棄或者再送回收容所,無論哪種情況都對狗狗是不利的。所以,在美國領養動物並不是那麼容易,雖然每個動物收容所的具體規章制度都不一樣,但基本上都要經過申請、審核、資料查證這幾個嚴格步驟,有的還會安排工作人員去申請人家裡考察,看看其居住的環境是否適合養寵物,整個過程長達一兩個月之久是常事。
Mary說,抱在懷裡的是毛茸茸的責任。希望每一位已經領養了寵物的朋友好好善待他們,對他們不離不棄;希望那些準備領養的朋友,在行動之前理性地考慮自己究竟能否承擔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The End
文章來源:美國移民A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