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有多少錢?寫完上篇博文《只有17美元,華裔博士死于搶匪槍下》,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裏轉。生活在美國這個崇尚民主 、自由、法制,但槍枝氾濫監管無力的國度裏,除了震驚、憤怒、悲哀,也為自己和朋友們的安全擔心。被劫匪無情殺害的華裔博士康京宏只有17美元,想問,在美生活,你身上有多少錢?
1. 在樓下細胞免疫實驗室,看到朋友一位從東北來的女博士後,她在日本取得博士,來美國7年,馬上問她:你身上有多少錢?
“3塊錢!”她用東北話說。我忍不住笑出聲,比我還少,那天我還有12塊錢。
“你沒看新聞啊?”“看了!”
“那……那你身上就帶那麼點錢,遇到搶匪怎麼辦啊?”
“給卡唄,”“你糊弄誰呢?”
“我告訴他密碼,自己求(按三聲讀)去唄……”
2. 正好實驗室裏有一位去年才從北京一著名醫院來的外科醫生訪問學者(男),順便問:你身上有多少錢?
“幾塊錢,不超過10塊吧,”“看新聞了嗎?”
“看了,不過我聽說老黑挺好的,管你要錢時,給點就行……”
3. 打電話給一個朋友,從北京來美國10年,在美國從事癌症研究工作(男),問:你身上有多少錢?
“一分錢沒有,”“為什麼?”
“你沒看那幫劫匪,他們不要錢,要命。”
他又補充說:“這兩天我也想這事,昨天晚上還做一個夢,夢見那兩個劫匪被香港黑幫在監獄裏給殺了。”
4. 打電話給好朋友,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女),來美國20年,問:你聽說最近華裔被殺案件了嗎?
“華裔被殺案?最近挺多的,你說的是那個?”“因為17美元那個。”
“奧,知道!挺可惜的。”“你身上有多少錢?”我問。
“一百多塊吧!”“哇,一百塊錢一張的,我好久都沒仔細看過了,你身上帶那麼多錢幹嘛?”
“窮慣了,錢包裏不帶點錢,不踏實……”
她接著說:“或許,當我遇到劫匪時,給他100塊錢,興許他就不那麼生氣,放我一命……”
5. 晚上快9點時,打電話給剛來美國不到半年的朋友(女),流行病學博士後,她沒車,還在公車上,從實驗室回家的路上。問:“這麼晚,還在車上,”答:“實驗老是出不來,做得我胃都痛了……”
“你一個人小心點,你身上有多少錢?”
“你是說現金嗎?”“對!”“一分錢沒有(有公車卡)。”“啊?”
“剛來美國的時候,我身上總是帶幾百塊現金。有時用一百元買東西,那麼大的店,經常找不開錢。後來,別人告訴我帶錢不安全,信用卡辦好後,現在我身上就一分錢都不帶了。”你還是帶點現金吧,我囑咐她。
6. 在樓道裏碰見一個挺有成就的中國來的教授,談起這個案子,問:你身上有多少錢?
“我身上沒錢,只有信用卡,你看這錢包,只能裝信用卡,裝不了錢……”還真是,我一看這錢包是專門為信用卡設計的。
7. 打電話給另一個東北朋友,生化博士後(女),來美8年,問:“你身上帶多少錢?”
“一般40塊左右,沒地兒花,就是到中國城買電話卡用,人家只收現金。”
“聽說那個搶劫案了嗎?”“聽說了,你說多冤啊!”“以後你會帶更多的錢嗎?”“不會,愛咋咋地。”
8. 電梯裏,碰到一個熟人,江蘇人(男),副教授,從事神經醫學方面的研究,來美十幾年了,我說,看了華裔博士遇害的事,想寫一篇文章,問一下:你平常身上帶多少錢?
“平常上班,一分不帶。只有到中國城買東西時,才去銀行取點現金,因為那邊有些店不收信用卡。”“多長時間去一次中國城?”“一個月去兩次!”
9. 電話給一位朋友,剛剛被提拔的營養系女教授,來美20年,開門見山,問:你身上帶多少錢?
“平時七、八十塊總是有的,反正一個月取一次,兩三百塊,花的差不多再取……”
她繼續說:“最近我老公讓我多帶些錢,你知道那個因為17美元華裔遇害的事吧……”
10.中午吃飯閒聊時,問樓上實驗室一位年紀稍大些的博士後(男),來美十幾年,問:你身上有多少錢?
“我從不帶現金,不需要。”“遇到要錢的怎麼辦?”
“不能給啊,你給他錢,他拿去吸毒,你不是幫他,是害他啊!”
“遇到拿槍的劫匪呢?”“那就碰運氣了!”
我自己,前天,寫上一篇博文時,數了一下錢包,有12塊。昨天特地去銀行取錢,放了兩張20元的,今天52塊。
我“調研”的只是周圍一小部特定人群(取得碩士以上學位,從中國來美國的知識份子),不存在普遍性。按統計學分析,沒什麼意義,但粗略的告訴了我們,在這一小部分人群中,百分之四十的人,一分錢不帶;百分之三十的人,身上不超過12美元;另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身上有超過40美元的現金。總結,不帶現金的人是大多數。
我寫這篇博文,是想讓國內的朋友們知道,被害華裔博士康京宏,身上只有17美元,一點都不奇怪。身上只有17美元,不是他的錯,太正常了,再普通不過了,在這兒大家都一樣,到處都可以用塑膠錢(信用卡),鼓勵用卡消費,都快忘記鈔票上的人頭誰是誰了,這就是美國生活。
文章來源於:加州姐姐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