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國內在濃濃的年味中,期待新年的到來;在美國,也不例外,春節早已不僅局限於中國,隨著4500多萬的華人遍佈海外,春節的年味已“海外生花”。每逢過年,最快樂的就是孩子,除了中國傳統的家庭團聚、好吃的、好玩的、漂亮衣服、心儀禮物、參加活動,最讓孩子的眼睛發亮的就“紅包”。
據網上報導:關於紅包的由來之一:“年”是一種古代的吃人猛獸,磨牙吮血,庶民聞之喪膽。終於有神農氏手持盤狀神器將其降服,時值農曆十二月三十日。黎民百姓遂稱這一天為“過年”;“過”字含有去除之意,過年就是去除猛獸之意。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壯器具盛果品食物,以去邪、祈福,謂之“壓歲盤”。後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清代《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
穿 錢,編 作 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不兒者,亦謂之壓歲錢。”清自紙幣代替銅錢以來,便改用紅紙包封,以示吉利。
移民海外後,這種過年的理念,並沒有因地理變化而改變,每逢春節,思念親人的情感越來越重,而給孩子發紅包,不僅僅是“錢和吉利”的概念,更是對他們未來希望的寄託。
華人家庭給孩子發“壓歲紅包”,存進銀行。
在這裏的華人家庭,每逢新年,一般都會給自己的兒女一個“大大”的壓歲紅包。華人家庭普遍善於儲蓄,即在孩子未成年時,就希望為孩子將來讀私立學校、上大學而儲備一些資金。於是籍新年之際,提出一筆錢,存在銀行孩子專屬的戶頭上。至於多少,還要看父母的想法和每個家庭的做法。現實中,“月光族”不為孩子將來做任何儲蓄的家庭,畢竟少數,尤其在美國這個環境。
這不僅是家庭為子女的規劃做打算,在中國新年之際,更多的是一種關愛和寄託!
中美組合家庭,融匯中國文化。
在中國新年為孩子發紅包,就像美國耶誕節為孩子送禮物一樣隆重,中美組合的家庭中,也融匯中國的傳統,父母、爺爺奶奶會在新年的時候,準備紅包,當大年夜或者初一的時候,送給家裏的寶貝。10美元、20美元、50美元、100美元不等。同時告訴他們,學會管理你個人的資產。孩子接到紅包時,帶著美夢和祝福安然睡到天亮!如果春節期間,正好趕上週末,全家人會去中國的飯店美餐一頓,感受年味,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春節,中國飯店的生意幾乎爆滿,連老美也拖家帶口出來感受中國式的“熱鬧”。美國孩子中國年,“紅包”拿得手”發軟”?
學校老師給學生髮壓歲紅包
春節前夕,各個中文學校往往會在校園裏舉辦富有中國民俗特色的“新春慶賀”活動,讓孩子感知新年氣氛、也讓美國小朋友感受中國的文化傳統,紅燈籠、福字、春字、春聯、年畫這些春節元素,佈滿校園。活動中,包含民族舞蹈、民俗手工藝等,老師非常有心,自己拿出錢來,為班裏的學生髮壓歲紅包。不管是華人孩子,還是美國孩子,或者其他族裔,一視同仁,人人有份。
上周日,我去接兒子放學,他笑眯眯告訴我,“又得到一個紅包,班裏同學都有”雖然紅包裏只有一美元,這足以讓孩子體會來自老師的愛,讓他們永遠記住新年的喜悅和祝福。這個週五,我將去參加兒子所在的中文學校的新年活動,聽說還有一個紅包。美國孩子中國年,“紅包”拿得手”發軟”?
各個團拜活動,小孩子都可以得到“壓歲紅包”
美國這裏的新年團拜活動,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去參加,於是小孩兒被父母打扮成“旗袍小妞”或者“小紳士”,成為各種宴會或者團拜活動的“座上賓”。各個活動的組辦方,都會為現場的孩子們準備紅包,“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一網打盡,見者有份,紅包裏的錢通常1美金、5美金、10美金不等,孩子們會因“紅包”樂上好幾天,各處的紅包可以“飛起來”,但絕不是給予者的“負擔”,讓孩子們從小就參與宴會禮儀,感受中國年味,相信等著他們長大後,也會用同樣的愛,去給予社會。
週末,我們一家人將去參加一個新年團拜會,主辦方已經通知,孩子們肯定可以得到壓歲紅包,團拜會上,大家一起看表演、抽大獎、敘友情、互相祝福、釋放思鄉情懷,感受新年氣氛。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小小紅包,可以飛越大洋,始終裝載著理性的關愛;
物換星移,風花雪月,喜悅祝福,可以留住記憶,一直沐浴在生活的陽光;
生活如歌,歲月如織,傳統文化,可以穿越時空,執著於給力的人生未來!
祝福大家新年好運、吉祥如意、紅包持續!
文章來源:達拉斯海霞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