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國15天,都說睡得好,玩得好,吃得好,餐餐吃得“撐死了” 在美國,我們進的大多是中餐館,吃的大多是中餐。在美國,幾乎任何一個城市,不管它有多麼偏僻,都有中國飯館。中餐在美國並不貴,你每餐掏10個美元,就足可以把你“撐死了”。大魚、大肉、大蝦、大餅,任你挾取,磨盤大的牛排、魚排,旁邊放一把有齒的刀,任你宰割,還有各式水果,蘋果、柳丁、香蕉、木瓜,任你挑選。我左手拿一隻盤子,右手執一雙筷子,挨次的,這種挾一點,那種挾一點,一排菜架子沒有挾出頭(一般自助餐館都有七八排菜架子,上百來種菜),我左手的盤子早滿了。我第一次吃牛排的時候,覺得一點也不好吃。後來多吃了幾次,也吃出味道來,所以,每餐都割一塊。牛排這東西,美國的肉食者沒有不愛吃的。吃牛排要吃嫩,牛肉一烤熟,就變老。到美國不吃牛排是呆子。 美國的餐館分三種。一種是自助餐館,這對於不熟悉英語的初來者或旅遊者格外方便。在美國自助餐館的櫃檯上,食物可謂冷熱皆備,琳琅滿目(如前所述)。顧客揣著盤子和刀叉到櫃檯前隨意拿取,然後到櫃檯一端的收款員處付款(與國內“順旺基”、“來必堡”的格局差不多)。自助餐館裡的食品價格較便宜,也不必付小費。顧客自己端著託盤到空桌去,要先征得已經坐在那裡的客人的同意,然後方可就坐。第二種是正式餐館,其規格大小不一。小餐館價格低廉,服務品質較低。大餐館富麗堂皇,顧客所需應有盡有。大城市有許多民族風味餐館和外國餐館。由於各城市的每個餐館價格不同,只要查看一下當地雜誌的餐館一覽表,上面列有各個餐館在價格方面的詳細情況。如想吃某種風味菜,也可查閱電話簿黃頁的餐館欄目。大多數正式餐館都有點菜、全餐和特餐之分。點菜的分類食品有魚類、肉類、沙拉、蛋類等,顧客可任意點叫。全餐分為開胃食品、主菜、蔬菜、甜點心和飲料,也任客選用。特餐是指每天的份飯,包括用肉或魚做的一道菜,另加蔬菜、沙拉、麵包和奶油。其中“點菜”最貴。在正式餐館中就餐要給小費,數額約為就餐費的15%。在高級餐館就餐,或服務特別周到時,小費還要多。小費不開在帳單上,由顧客另付,可以在付款時不要找零,也可以把錢放在桌上。第三類餐館為速食店、小吃店、熟食店和午餐室。大城市裡大眾化的速食店也比比皆是,售賣法式炸土豆、義大利餡餅、漢堡包、炸魚三明治、烤牛肉三明治等。在這種餐館進食不必付小費。美國許多餐館實行晝夜服務,但也有些在夜間和星期天不營業。除去上述這些餐館外,美國許多城市都有酒吧。營業時間各地不同。出售三明治和便餐的酒吧稱為“雞尾酒廊”或酒店。有些酒吧中播放唱片或有樂隊伴奏,可以跳舞。在大城市及大學城裡的單身男女常常光顧酒吧。 至於飲料,美國的速食店幾乎每一家都有“免費續杯”的服務,而且有6-8種不同的飲料任你隨意挑選。在美國的速食店消費,你實際上買的不是飲料,而是一個杯子,拿著這個杯子,你可以無限量地去盛,只要你願意,你就可以無休止地喝下去。在美國,這種“ALLYOUCANEAT”(“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自助餐廣告隨處可見。 美國的大廚做菜,都看菜譜,也不去記,所以吃到哪裡,都是那個味道。如果哪天早晨起來,丟了菜譜,他立馬就“死機”了。美國的菜,看著複雜,做起來簡單,畢竟它是一種工業化的飯食,每個環節都被量化,照著菜譜容易模仿。肯德基就是靠著這樣的做法,連鎖到了全世界。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緻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所以近年來方便食品日益增多,除去最常見的三明治、漢堡包和熱狗外,市場上還有即溶咖啡、速飲桔汁、速食麵包、速食糕點以及快熟面、罐頭湯、電視餐等,五花八門,名目繁多。美國的大街小鎮到處可見掛有“麥克唐納”招牌的店名。麥克唐納公司是美國專營漢堡包和熱狗的連鎖企業,蠻聲國內外。我們中國文化中最突出、最講究、並且舉世皆知、我們自己也引為驕傲的,恐怕就是飲食了。中國做菜,看著簡單,實則複雜,那靠的是真功夫,工具不多,在老外看來就跟變戲法似的。不過如果從技能的傳承上來看,我們的東西不好學,當然這也是好事。這麼些年,開餐館不是成了多少華僑在美國的主打生計。 最讓我不好理解的是在美國各地看到很多中餐館都被捂得嚴嚴實實的,有些飯館甚至沒有對外的玻璃窗。後來我為此專題問了淵博的導遊,他說,這是個風水問題,主要是為了不讓財氣外流。相反的是,美國人卻喜歡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進餐。如果可能,夏天裡,美國飯館(除非正規的大飯店)喜歡在門外擺上桌椅招待顧客,而顧客因此而大增。當然,像紐約唐人街這樣的髒地方,就算條件允許,你也不可能在門外擺上桌椅招待顧客。而在和曼哈頓唐人街緊挨的小義大利區,我就看到了那種在門外待客的情形。
文章來源:http://www.sanwen.net/subject/17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