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自由女神像,高高地聳立在紐約港口的自由島上,象征著美國人民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神像重45萬磅,高
女神雙唇緊閉,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著羅馬古代長袍,右手高擎長達
送給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貧困的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遺棄的可憐的人群
你那無家可歸飽經風波的人們
一齊送給我
我站在金門口
高舉自由的燈火
女神身體微微前傾,氣宇軒昂、神態剛毅,給人以凜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莊豐盈的體態又似一位古希臘美女,使人感到親切、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晨光熹微時遠眺女神,在朝霞的映襯下,顯得雄偉、優雅;夜幕四合時,神像基座的燈光向上照射,將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從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燈光,又好像在女神頭上綴有一串閃著金黃色光芒的珍珠。女神右手高舉的火炬在夜空中發出橙黃色的光輝,給熱鬧、喧囂的大都會平添了一處頗為壯觀的夜景。
觀光的遊人從銅像底部乘電梯直達基座頂端,然後沿著女神像內部的171級盤旋式階梯登上頂部的冠冕處。為了方便遊人,每隔三節旋梯就設置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氣登頂的遊客小憩。冠冕處可同時容納40人觀覽,四周開有25個小鐵窗,每個窗口高約
創作這一藝術傑作的是19世紀後期一位才華橫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裏克·奧古斯特·巴托爾迪。1834年巴托爾迪出生在法國的一個意大利人家庭。他從青年時代起就酷愛雕塑藝術,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1851年路易·拿破侖·波拿巴發動政變推翻第二共和國後的一天,一群堅定的共和黨人在街頭築起防禦工事,暮色蒼茫時,一個年輕姑娘手持熊熊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的口號向敵人沖去,波拿巴分子的槍聲響了,姑娘倒在血泊中。巴托爾迪親自目睹這一事實,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此這位高攀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1865年,巴托爾迪在別人的提議下,決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國人民捐款,作為法國政府送給美國政府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有趣的是:沒過多久,巴托爾迪在一次婚禮上同一位名叫讓娜的姑娘邂逅,讓娜長得美麗端莊,儀態萬方。巴托爾迪認為讓她來為“照亮全球的”自由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稱的,讓娜欣然文諾這一要求。在雕塑過程中,他們之間產生了純潔的愛情,終于結為夫妻。
1869年自由神像的草圖設計完成,巴托爾迪便開始全心全意地投入雕塑工作。他曾去過美國旅行,爭取美國人對塑像計劃的支持,但美國人遲遲沒有意識到這一禮品的珍貴。直到1876年巴托爾迪參加在費城舉行的慶祝獨立100周年博覽會時,為了引起公眾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執火炬的手在博覽會上展出,才引起一場轟動。擺在人們面前的這只手僅食指就長達
巴托爾迪由于他的卓越功績而當選為紐約市榮譽市民和法國榮譽勳團指揮級團員。他于
(資料來源:金征遠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