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談美國的高等學府
如果說美國的中小學像放羊,輕輕鬆松能畢業,那麼到了大學就像爬山,越爬越吃力,而且苦讀數載還不一定能畢業,真是“進去容易出來難”,這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儘管如此,美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仍然很高。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美國成年人擁有學士以上學位的比例為28%,而1970年為11%;美國25歲以上人口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比例達85%,而1970年為50%。具有美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體系培育了一批批高素質人才。
目前美國共有近4000所大學,註冊學生近1800萬人。美國的頂尖大學有51所,世界上優秀的大學有85%在美國。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公佈的2007年美國大學前十名排行榜,普林斯頓大學名列第一,第二是哈佛大學,第三是耶魯大學,第四是三所大學並列,即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第七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第八是杜克大學,第九是達特茅斯學院,第十是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並列。普林斯頓已連續7年位居榜首,其中3年與哈佛並列第一。在全世界大學前十名的排名中,美國大學獨佔熬頭,有時只有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名列其中。美國大學的排名標準包括學生畢業率、師資力量、財政資源和校友捐贈情況等15項指標。有趣的是,美國高校學生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陰盛陽衰,如今男生只占43%。
美國大學按投資結構分為公立大學和私立大學,而且公立多於私立;按學術層次分為研究型大學、一般綜合大學和社區大學。美國許多正規大學除教學外,還承擔著國家的一系列科研任務,所以這些大學也稱研究型大學。
美國公立大學實際上是州立大學,因為美國沒有國立大學。公立大學靠州政府撥款,其金額約占學校經費的一半以上,其他經費來源主要有學校高新產業和服務性收入以及學生交納的有限學費等。優秀的公立大學都是研究型大學,這些學校是有一定天賦但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的首選地。入讀普通公立大學的多是學習成績和經濟條件一般的學生。公立的社區大學是兩年制學校,相當於中國的大專,學費低廉,入學門檻很低,以不能進入正規大學的人為主要生源。也有人出於經濟考慮,先讀兩年省錢的社區大學,然後再帶著修完的學分在私立大學讀兩年,最後拿到好大學的學位,因為美國大學有相互轉學和相互承認學分的機制。
美國私立大學是由個人、宗教組織、私人團體興建和資助的,教學環境、教學品質和學習條件都明顯好於公立大學,但學費也比公立大學高得多。在全國最優秀的大學中,私立大學的比例高達85%。2007年,三藩市附近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公立大學中排名第一,但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上僅名列第二十一位。私立大學的政府撥款十分有限,辦學資金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向政府爭取到的科研經費、自己開發的新技術產品和科研成果轉讓,以及公司、校友和基金會的捐助等。好的私立大學不僅提供優質的教育,進行一流的科學研究,而且和產業緊密相連。例如,斯坦福大學成就了今日的美國矽谷,麻省理工學院打造了波士頓周圍的高科技產業。
美國私立大學還包括教會大學和職業大學。教會大學管教嚴格,學生穿統一校服,而且上聖經課,培養神職人員,如天主教的聖約翰大學、聖母大學、波士頓學院和喬治敦大學等。職業大學以盈利為目的,而且教學品質低下。美國還有一種“野雞大學”,學校宣稱不用來美國讀書,通過中文教學就可拿到美國學位,向學生收取高價學費。這種學校實際上是沒有國家權威機構認證的非法學校,一些中國大陸的孩子曾受其害。
美國大學採用彈性學制,可以一面上學一面工作,取得學位的時間可長可短,完全由自己決定。一般說來,拿到學士學位元需要4年,碩士學位1~3年,博士學位5~7年。美國大學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均實行“學分制”,只要修完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美國大學教學的一個特點是教師給學生佈置大量閱讀書目和材料,以培養學生自學和學術研究能力。中國大學和研究生院有“同進同出”的傳統,而且有固定的班級。美國則不然,因為學生們在選課等方面有很大自主權,每次在一起聽課的同學都有新面孔,而且畢業的時間也千差萬別,同年入學不一定同年畢業。
研究生院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全日制研究生一般在3年內可獲得碩士學位,但也有4~5年的。美國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程度很高,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達到1:1。博士研究生著重培養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才,所以要取得博士學位更為不易。統計資料表明,美國博士研究生的平均修業年限為6~8年,真是漫漫求學路,甘苦己最知。儘管如此,每年仍有不少人被淘汰出局,其中不乏世界各國的優秀學子。學校的聲望和地位就是靠這種苛刻的淘汰制確立的。
在美國上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所以上公立大學也要收費,只不過收費較低而已。由於美國大學學費飛速上漲(近20年上漲3倍),學生的經濟負擔日益沉重。據美國權威機構統計,4年制公立大學每年人均收費5800美元,所有費用加在一起,每年約1.3萬美元,跨州和來自國外的學生的學費是本州學生的3倍。私立大學每年人均收費2.2美元,一些名牌大學高達3~4萬美元,有的超過10萬美元,例如斯坦福大學的4年本科要13萬美元。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正規的私立大學不把學費收入作為學校資金的主要來源,亂收費問題不曾耳聞。
美國高中畢業生要進大學,需要參加兩個考試——學業能力傾向測試(SAT)和大學入學考試(ACT),但考試成績不是決定學生命運的唯一因素,僅作為錄取時的參考。中國學生考大學要報志願,美國學生上大學要寫申請,其實和報志願沒有多大區別。美國大學錄取新生更看中申請人的一貫表現:一是平時成績,其中包括平時考試和作業完成情況:二是對申請人的推薦力度以及推薦人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三是中學階段取得的突出成就,比如競賽得獎或表現出的領導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總之,美國不以一次考試定終身,而是對申請人進行全方面的綜合考察。
美國大學標榜公平競爭,但實際上存在的潛規則使富家子弟有更多機會進入名牌大學。據統計,全國排名靠前的146所大學中,3/4的學生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階層。哈佛大學生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為15萬美元,遠遠高於工薪階層,更不用說低收入家庭了。在美國東北部最好的8所大學裏,出身名門的學生占10~15%。不過,美國大學生有多種管道解決上學費用問題,3/4的學生能夠獲得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學生們可以打工或兼職掙錢,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減免學費,很少聽說有因付不起學費而被拒之大學門外的事情發生。
2 高等教育鑄就科技輝煌
美國特色的高等教育使美國人引以為豪,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讚譽。可以說,美國今天的強大與繁榮和成功的高等教育密不可分。卡內基小組的研究結果稱,美國經濟實力的50%是從教育制度獲得的。一流的高等教育培育了大量的傑出人才和自主知識產權。英國《經濟學家》週刊2005年9月發表的統計數位顯示,全球約30%的科學和工程類論文和44%的經常被引用的學術論文,都出自美國的大學。
最能說明美國教育成果的也許是萬眾矚目的諾貝爾獎。據統計,自諾貝爾獎1901年開始頒發以來,美國人共獲得228次,排在第二位的英國只有75次,第三位的德國有65次,而且英德兩國的諾貝爾獎大多是在1950年以前獲得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的科學研究得到迅速發展,對諾貝爾獎的壟斷地位日益突顯。目前,美國大學彙集了世界上7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還可以說得更具體一些。1985年以來,全世界有37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23人是美國人或主要在美國進行研究工作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有36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26人是美國人;有40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22人是美國人或在美國有永久居留權(綠卡)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家;有20多人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大部分是美國人。而且,1983年和2006年,諾貝爾獎兩度被美國包攬。
由此不難看出,美國高等學府是諾貝爾獎的主要孵化器。例如,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航天局戈達德飛行中心的約翰·馬瑟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喬治·斯穆特;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斯坦福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羅傑·科恩伯格。諾貝爾生理學或化學獎共同授予斯坦福醫學院病理學和遺傳學教授德魯·菲爾,以及麻塞諸塞州醫學院分子醫學教授克雷格·梅洛。這些獲獎者幾乎都是大學知名教授和學者。難怪有專家說,美國的大學越來越像一個培育精英的超級俱樂部。
3 美國高等教育成功奧妙
美國高等教育的成功令世人刮目相看。它成功的奧妙何在?人們從多方面進行探討和評說,並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是秉承教育立國理念。美國人及其先祖們懂得,教育締造人才,人才是立國和強國之本。1636年,英國清教徒剛剛登陸北美大陸16年,英國總督還住茅草屋裏,他們就決定在麻塞諸塞的查理斯河畔建造一所像英國劍橋那樣的學校,兩年後這所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所學府開學,當時只有一名教師,十來名學生和一所木版房。學校最初起名“劍橋學院”,1639年為紀念將自己的全部藏書和一半資產捐贈給學院的牧師約翰·哈佛而改名“哈佛學院”,美國建國4年後的1780年,已有140多年歷史的哈佛學院易名為哈佛大學。於是就有了“先有哈佛後有美國”之說。美國人的先祖們還沒吃飽肚子就籌建大學,你不能不佩服他們認准教育育人和教育立業的政治遠見。經過300多年的風風雨雨,哈佛大學已成為以培養研究生和進行科學研究為主的擁有近兩萬名學生和2000名教授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也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塊馳名全球的金字招牌。
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有7人當選為美國總統,如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連任4屆總統的佛蘭克林· 羅斯福、1963年遇刺身亡的約翰·甘迺迪和總統喬治·布希等。此外,哈佛大學教授中有34名諾貝爾獎得主。在這裏還應提到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和哈佛的不解之緣。1973年,比爾·蓋茨進入哈佛大學,1975年輟學創業,一手打造出“微軟帝國”。32年後的2007年6月7日,他應邀在哈佛大學第35屆畢業生典禮上發表講演,並被授予哈佛大學榮譽學位。哈佛校友會會長激動地說,比爾·蓋茨對世界經濟和技術界的貢獻和他通過影響深遠的慈善事業樹立的典範,毫無疑問將使他處在哈佛的舞臺中心。
二是實行素質教育。美國中小學和大學實行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主要特點是積極鼓勵學生的主動進取精神,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和潛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賦予學生選修功課的自由,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教育界人士指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使受教育者把創新視為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美國先進的創新教育體制培養出的一批批學子,最終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材和使美國佔領高科技制高點的中堅力量。而中國長期實行追求高分、升學率和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其結果恰恰相反。中國總理溫家寶2006年11月在和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談話時引用錢學森的話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
三是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巨大投入。美國是經濟實力雄厚的發達國家,在教育、科學研究及其開發方面的投入相當於西方其他七個發達國家的總合,每年從公共和私人管道投入基礎研究的經費達數百億美元。先進的技術和實驗設備、優越的科研環境,政府提供的充足的科研經費,來自校友和基金會的大量捐贈,是科技精英們施展才華和抱負的物質保證。
四是實行教育和產業相結合。美國大學不是象牙塔,始終堅持教育和產業相結合,使學術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並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170多所大學擁有某種形式的“企業孵化器”,一些大學還經營風險基金。
五是把市場競爭機制引入教育和科研及學術領域。大學教授和科學家為了爭取到足夠的課題研究資金,就必須不懈努力,勤奮探索,應對挑戰,否則就會喪失機遇,難以立足。
六是得益於“國外兵團”的鼎力相助。美國大學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來美留學,很多人學成後留在美國從事科研,有的拿到綠卡,有的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二戰期間,許多國家的著名科學家和有天賦的年輕科學工作者為了躲避國內戰亂和政治迫害,移居美國,繼續進行科研工作,並對美國的科技發展和國家強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德國出生的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二戰結束後,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都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三人分別獲得1957年和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源源不斷的國外高資質人才獻身美國,成為推動美國科技持續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美國教育部長斯佩林斯2006年在北京表示,“外國留學生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巨大財富”。因此,美國政府歷來將接納優秀的外國留學生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每年都吸收大批有發展潛質的外國學生來美國求學。據統計,2005年在美國的留學生約有56萬多人,約占美國在校大學生總人數的4%,其中印度留學生人數最多,為7.6萬多人,排第二位的是中國大陸留學生,為6.2萬多人,緊隨其後的是來自韓國、日本、加拿大和臺灣地區的留學生。美國是許多中國學生出國深造的第一目的地,譬如,2000年北京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畢業後有751人出國留學,大約占畢業生總人數的20%,其中78%的人選擇了美國,2001年的比例增加到87%。但應該指出的是,中國赴美留學生畢業後,很多人不想回國,而且主要是自費留學生。有資料顯示,1980年至今,中國有將近100萬人出國留學,90%以上是自費生,至少有2/3沒有回國,其中大部分留在了美國。
4 參觀斯坦福大學
5月的一個上午,天氣格外晴朗,我們全家從聖何塞出發,去斯坦福大學參觀。驅車半個多小時後,兒子把車停草坪邊上,對我們說:到了,這就是斯坦福。好一片開闊的大草坪,光鮮翠綠,鋪展在斯坦福大學門前,舉目遠望,一條筆直的大道和校園相連,大道兩旁是兩排高大的棕櫚樹。我們坐在草坪中央大花壇的長椅上,被斯坦福門前這詩幻般的場景所陶醉,不由得按動照相機快門,將眼前的畫面鎖定在永恆。
我們跨過一條小馬路,直奔斯坦福大門口。門口很寬,兩邊各有一個不高的圓型牆柱,既沒有引人注目的招牌標誌,更沒有門衛守門。大門左側是一條長長的拱廊,右側是以斯坦福大學首任校長喬丹的名字命名的喬丹樓。我們走進校園,看到裏面儘是古典西班牙式低層建築,紅瓦鋪頂,黃牆綠樹,古樸優雅。據說,這些建築是世界一流設計師歐姆斯泰德的傑作,他也是遠近聞名的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和三藩市金門公園的設計者。
正對著斯坦福大門的是一座天主教紀念教堂,教堂正面牆上畫著以愛心、信仰、希望和慈善為主題的彩色圖案。據介紹,教堂是為紀念斯坦福大學創始人利蘭·斯坦福修建的,平時是學校舉行演講、集會等大型活動的地方,也常有本校師生在這裏舉行婚禮。校園的左前方是著名的胡佛塔,塔上有比利時製造的8座鐘,最大的一座鐘上刻著“我為和平而鳴”的字樣。
我們漫步在斯坦福校園,感覺校園之大,簡直像一座小城鎮,購物中心、服務設施、娛樂場所、體育場館等應有盡有。美國人好打網球,所以這裏光網球場就有26個,還有一個高爾夫球場。但校園大也有大的問題,步行奔教室費時費力,所以自行車成了代步工具,難怪校園裏隔不遠就有一排自行車存車架。
斯坦福大學建於1885年,1891年開學,創建人斯坦福曾任加州州長,有鐵路大王之稱。當時,他為了紀念患傷寒夭折的獨生子,決定捐出自己的家產,在自家靠近山丘的名叫帕拉阿爾托的一片土地上建造一所大學。這片土地本來是他家的養馬場和農場,足有8000多英畝。當時的美國大學一般只招收男生,斯坦福大學打破傳統觀念,實行男女合校,開一代社會新風;那個年代的美國大學與宗教關係密切,斯坦福大學卻沒有那麼濃厚的宗教色彩。
我們走到學校大門口西南角時,跟著兩名遊客來到一幢教學樓前,推門進入一層的一個樓門內,眼前的文字招牌告訴我們,這是歷史系教學樓,走廊的兩側牆上整齊地貼著歷史學教授和副教授們的照片和姓名。因為是週六,所有辦公室都鎖著門,每個木門上插著一個寫有姓名的標籤,再往裏走是一間大教室,一群青年女學生正在那裏舉行什麼活動。
說到斯坦福大學歷史系,不由使我想起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獨生女切爾西。1997年9月,切爾西離開華盛頓,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歷史學學位。本來,美國東部有常春藤之稱的哈佛、耶魯等名牌大學向總統千金伸出了歡迎之手,但切爾西捨近求遠,偏偏選擇了美國西部的斯坦福。有人說,這是因為切爾西的男朋友在這裏讀書,也有人說是因為切爾西喜歡斯坦福的開放、自由和輕鬆的學風。
9月19日開學那天,克林頓夫婦親自把愛女送到學校。他們和其他新生的父母一樣,胸前佩帶姓名卡,幫切爾西從旅行車上卸行李,然後將行李搬進學生宿舍。儘管克林頓對女兒入學保持低調,還是吸引了200多名記者前來採訪。2001年夏天,切爾西從斯坦福畢業,她的畢業論文長達150頁,題目是論北愛爾蘭和平進程。當時,已經卸任的克林頓和夫人希拉蕊身穿盛裝,參加了女兒的畢業典禮。美國人對子女的畢業典禮非常重視,路途再遠,工作再忙,也要盡可能參加。切爾西離開斯坦福後,轉赴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這裏是克林頓的母校,她學的正好也是父親當年的專業。
斯坦福沒有哈佛等著名學府的悠久歷史,但它秉承“願學術自由之風勁吹”的校訓,穩步前進,後來居上,躋身於美國和世界超一流大學的行列,近二三十年來在美國和世界大學排名中名列前茅,1988年躍居第一位,被人們稱為“西部哈佛”。2007年3月底公佈的由普林斯頓留學考試輔導機構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向受訪者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錄取和學費都沒問題,你最想上哪所學校?許多學生的父母回答說最想讓孩子上斯坦福大學,接下來是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等其他名牌學府。
目前,斯坦福擁有學生1.5萬名,1000多名教授。它的企業管理學、高科技和工程學等學科享譽全球,其他熱門學科還有英文、歷史、生物、經濟、法律、醫學和政治等。美國著名的思想庫——胡佛研究所就設在這裏。斯坦福共培養了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許多知名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學術界精英,以及不少政治家和社會活
動家。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朱棣文就是斯坦福的教授。創建全球著名的網際網路搜索引擎“雅虎”的華人楊致遠也是斯坦福的校友。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胡佛是斯坦福的首屆畢業生。有一個時期,美國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中有6位是斯坦福法學院畢業的。現任美國國務卿賴斯在1993至1999年曾任斯坦福大學教務長。斯坦福校友當中還有體育界明星,如美國高爾夫球霸主伍茲等。
說起斯坦福,不能不談有美國高科技聖地之稱的矽谷。斯坦福的興旺發達和矽谷密不可分。20世紀50年代初期,利蘭·斯坦福出租了自己的650英畝土地,用於建造斯坦福科技園區,該園區不斷擴大,終於發展成為今日的
矽谷。創建矽谷第一家公司“惠普”的休利特和帕卡德是斯坦福的畢業生,支持和幫助兩位年輕人創業的特曼教授既是斯坦福老校友,又是斯坦福的副校長,後來被人們尊稱為“矽谷之父”。半個多世紀以來,
矽谷以斯坦福為依託,創建了一個個引領世界高科技新潮流的大公司,為美國乃至世界的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矽谷也重新打造了斯坦福,使其聲名遠播,成為集教學、科研和產業於一身的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可以說,斯坦福孕育了矽谷,
矽谷成就了斯坦福。
文章來源:孫占林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