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走進美國幼稚園
流覽次數:4035     添加時間:2012/11/17

1. 為孫女找幼稚園
我們來到美國聖何塞不久就開始為4歲的小孫女物色幼稚園,為的是讓她儘快適應美國的社會和文化環境,尤其是先闖過英語這一關。為此,兒子首先上網查詢,發現附近有5所幼稚園,其中一所是雙語(英語和漢語)教學,全是正規的私立收費幼稚園,同時還查到兩所最多收十來個孩子的家庭幼稚園。我們當然選擇正規幼稚園,但光看網上資料不行,還必須到現場親自查看。於是,兒子開車帶著我們老兩口和小孫女,按照電話預約,逐個走訪了這5家幼稚園。


我們走訪的第一所幼稚園離兒子的住家最遠,有10來分鐘的開車路程。到了幼稚園門口,出現在眼前的是幾排不起眼的平房,兒子往裏面打了一個電話,一位女士開門出來,看樣子是幼稚園的負責人。她很有禮貌地把我們領進房間,一進門是她的辦公室裏,她在這裏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情況,並回答了我們的幾個問題。她主要講這所幼稚園的條件如何好,老師的水準如何高,但當她說出每月收費1200美元時,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1200美元折合9000多人民幣,而且不管飯,收費之高,簡直不可思議。孫女在北京上新華社幼稚園時每月才交427元,其中還包括三頓飯。相比之下,美國幼稚園收費要比中國貴20多倍,可美國人和中國人的收入差距並沒有這麼大。我的思緒還沒從驚人的價格中解脫出來,這位負責人已把我們帶到4歲年齡組的教室參觀,教室裏的設備確實齊全而先進。十來個孩子正圍坐在地毯上,聽一位盤腿而坐的女教師講看圖識字課,圖片上畫的是水果,老師一張一張地讓孩子們讀出水果的名字。這個班除了美國白人的孩子外,還有印度人和韓國人的孩子。


美國幼稚園都是私人經營的,規模有大有小,收費普遍較高。我們看過的5所幼稚園,每月800至1200美元不等,全都不包括飯費。有食堂的幼稚園提供午餐,但要單獨收費;沒食堂的,家長可給孩子帶飯,到時由老師負責用微波爐加熱;不帶飯的由幼稚園統一訂購盒裝速食,每份3美元。中國幼稚園一般都是上全天,美國幼稚園則靈活得多,可以上全天,也可上半天;可以上午,也可以下午;可以一周去兩天,也可以去三天。時間長短不同,收費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而且不可稍有馬虎,那就是如果家長在下午7點前不來接孩子,要處以罰款。幼稚園的罰款力度不盡相同,多的是晚接一分鐘罰款一美元,少的是每兩分鐘一美元。7點過後,沒接走的孩子全都集中在一個教室裏由一兩名教師照看,直到孩子被全部接走。美國幼稚園的靈活性還體現在,只要班上有位置,隨時可以接受孩子插班。但美國幼稚園也有位置緊張的時候,讓你等上兩三個月並不新鮮,除非你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找不需要排隊的幼稚園。


美國幼稚園一般都是平房建築,沒有高牆和大門,更不設門衛或傳達室,園長辦公室的門也是幼稚園的進出口。因此,園長辦公室兼有辦公、接待和門衛三重職能。大一點的幼稚園除園長外,還有一名處理日常事務的助理;小一點的全靠園長一人 一腳踢,不像中國大一點的幼稚園,光領導班子成員就有一大串,還有若干勤雜人員。美國幼稚園的機構設置簡單,節省人力和開支,便於家長和幼稚園管理層溝通,每天接送孩子都要和園長及其助理見一兩次面,即使沒事,彼此也要打個招呼。這幾所幼稚園給我的另一個突出印象是,接待家長來訪都非常熱情好客,園長不僅耐心介紹情況,還陪同到教室參觀,對我們是有問必答,而且講得十分詳盡,有時我們都聽煩了,可人家還滔滔不絕地說個沒完。 


我們最後走訪的是一所華人創辦的雙語幼稚園。我們來到時正是午休時間,孩子們都躺在教室的地毯上睡覺,每人身上蓋著一塊毛毯。接待我們的李女士小聲和我們交談。她介紹說,她是國內師範院校畢業的,前些年來美國求職,旁邊正在做教學道具的華人女教師也都來自大陸。她說,這所幼稚園大多數是華人的孩子,用英文和中文教學。我們問有幾名英文老師,是不是當地的美國人?她指著坐在一邊休息的一位年輕女子說,就她一個,墨西哥人,生長在美國,英文很好。看得出,這所雙語幼稚園,實際上以教授中文為主,與我們急於讓孫女學習英文的願望不符,所以我們沒有考慮。

2. 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
我們權衡利弊,最後選擇了離家較近的一所大型幼稚園。園長是拉美裔中年女士,性格內向,不苟言笑,她的助理是當地美國人,性格外向,典型的白人美女。除此之外,我們沒見到第三個管理人員。幼稚園由三排平房組成,大部分班都不超過13個孩子,每班只有一名老師,超過13人的班才給配備兩名老師,這和中國幼稚園教師成堆的現象形成鮮明對比。這裏的4歲孩子分為兩個班,兩個教室。孫女的班上有兩個會說點中文的中國大陸女孩,但都出生在美國。我們考慮,小孫女一點英語不懂,剛進幼稚園跟會講中文有點共同語言的孩子一起玩,對她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至少可減少她的孤獨感和生疏感。


孫女的班上有12名孩子,除兩名中國孩子外,還有7名白人,2名黑人,一名墨西哥人,但全都是美國國籍。老師是墨西哥裔女性美國人,美國出生。她一人帶一個班,孩子的學習、教育、生活、組織各種活動、給家長寫當日情況彙報等,無所不管。我問她,這麼多事情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她說“這很正常,不覺得累”。孫女回到家常跟我們說到一個人的名字“埃文麗小姐”,原來說的是她的老師。在中國幼稚園,孩子開口李老師,閉口張老師,美國的孩子直呼其名,只是在名字前面加了“小姐”一詞。


我們開始很擔心,孫女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又有語言障礙,肯定會整天哭哭啼啼鬧著回家。我們第一天送她上幼稚園,她抱著奶奶的腿不放,邊哭邊說不要來這裏,老師馬上把她領到旁邊去安慰她,我們趁機趕緊離開了。沒想到,她很快適應了美國幼稚園的生活,後來再也沒有哭鬧過,每天早晨都是高高興興上幼稚園,下午我們去接的時候,她好像還有點玩興未盡。我真不明白,她不懂英語,無法和老師和美國小朋友交流,每天是怎麼熬過來的。老師總是說,我們的孫女玩得很高興,和大家一樣參加各項活動,寫寫畫畫沒有落後過。 


美國幼稚園的孩子不像中國管得那麼嚴,而且戶外活動時間較長。早晨8點多我們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家長在園長辦公室的登記本上登記簽名,然後穿過小院和教室,直奔教室後面的室外活動場。活動場用一人多高的黑色鐵欄杆和外面隔開,家長推開鐵門,讓孩子進入活動場就算交給了幼稚園。進來的孩子早被場地旁邊值班的老師看在眼裏,不需要家長和老師面對面交接。下午接孩子時也是這樣,家長進入小鐵門後,經老師提示,孩子立即跑過來跟家長回家,不想馬上回家的,可在這裏繼續玩耍。

 
幼稚園的活動場地非常開闊,裏面安裝有滑、爬、鑽、攀、蕩等兒童器械,地面鋪著彈性塑膠方形地板,孩子即使摔倒在地也不致傷及皮肉。三歲以上的孩子天天在這裏攀上滑下,摸爬滾打,歡蹦亂跳。孩子摔了大筋斗,老師即使看見了,也不去扶他,而是讓孩子自己爬起來,而且常常鼓勵孩子說:“真了不起!”。我看到,幼稚園的女孩子們玩起來也瘋得不得了,那幾個黑人女孩比男孩子還勇敢潑辣。我們的小孫女進園兩個月就學會了雙手騰空倒橫梯,讓我們又驚又喜。有一天,我們在家裏發現她的腿上有一快紫色傷痕,估計是在幼稚園玩器械時磕碰的。這類事情,老師和家長都不當一回事,連提都不提,但如果發生在我們國內,家長十有八九會找老師“說清楚”,甚至埋怨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為了開脫自己,也會鄭重其事地向家長解釋。挨著兒童器械的是鋪有木屑的遊藝區,孩子們可在這裏騎玩具車,或是互相追逐嬉戲。最遠處是沙土地,是孩子們玩沙子的好去處。


作為戶外活動的一部分,美國幼稚園經常組織孩子們郊遊。孫女每次郊遊回來,我們都看見她的左胸前縫著一個方形塑膠標記牌,上面寫著孫女的姓名、幼稚園名稱和聯繫電話。這是幼稚園為防止孩子萬一走失而採取的預防措施。


說起社會參與對兒童的教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圖書館為孩子們組織的趣味知識活動和為孩子們準備的大量圖書。美國圖書館為大人小孩完全免費開放。每到暑假,社區圖書館都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組織室內活動,我們的小孫女到美國不久就成了這裏的常客。孩子們在家長的帶領和陪伴下,坐在活動大廳的地毯上,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故事,做智力遊戲。老師在臺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形象,孩子們在下面聽得興致勃勃,手舞足蹈,臺上台下互動,氣氛活潑而熱烈。除此之外,我們每週都帶小孫女去圖書館看書。這裏的兒童借閱廳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兒童書籍。奶奶和孫女一起,每次都挑選出半筐看圖識字圖書和以圖畫為主的兒童故事書。倆人坐在兒童小閱覽桌旁,一本一本地翻閱,孫女不懂英語,所以當小人書看,但更多是聽奶奶講解,有時跟奶奶學英語單詞。我們每次去圖書館,都為孫女借一大堆書帶回家。借書先辦借書證,第一次可借14本,以後每個借書證每次可借40本,借期14天,看不完可延長至21天,如逾期不還,每本每天罰款30美分。我和老伴雖是臨時來美國探親,也憑中國護照和美國簽證辦了借書證。美國圖書館為人們提供的人性化免費服務實在令人羡慕。

3. 美國特色的幼稚教育
美國幼稚園孩子們的室內活動很有特色。每個教室都很寬敞,裏面分什麼美術角、玩具角、圖書角和生活角等。美術角擺放著各種顏料和彩筆,供孩子們依照圖形繪畫,實際上是在構架圖形上塗顏色,比如一匹馬的圖形,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像隨便給它的身體各部位塗上不同的顏色,這樣畫出的馬真成了五顏六色。孩子們在這裏還可學習剪紙和拼貼,用紙板做動物模型。相比之下,中國的許多幼稚園就顯得有點寒酸了,不但沒有多少玩具,連孩子們畫畫的彩筆也要家長去買。美國幼稚園的這些活動,有的是在老師指導下統一做的科目,有的是任憑孩子們自由發揮,愛怎麼畫就怎麼畫。然後,老師把一些比較好的圖畫張貼在牆上,供孩子和家長欣賞;玩具角的桌子上和櫥櫃裏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玩具和積木,孩子們愛玩什麼就玩什麼,但不玩了必須自己整理歸位;圖書角的斜式書架上擺著看圖認字的圖書和兒童畫刊;生活角擺著兩張長方桌,是孩子們集體午餐和吃水果的地方;靠牆的水池上安裝有水龍頭,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孩子們想喝水時,自己只要擰開水龍頭,向上升起的水注便會緩緩流到孩子的嘴裏。孫女到美國後入鄉隨俗,養成了喝自來水的習慣。


另外,教室靠牆的另一側放著十多個寫有名字的塑膠筐,裏面裝著孩子們午睡用的毛毯、褥子和衣物。後來孫女自豪地對我們說,她自己學會了鋪褥子,疊毛毯,睡覺不要老師伺候了。除了這些,教室裏還有一個集中活動區,它的標誌是地板上的那快帶華麗圖案的圓形地毯。老師天天帶著全班孩子在這裏圍坐成一個圓圈,給他們講故事、教唱歌、教知識和開班會。


我們每次接孫女回家時,她都忘不了帶上自己當天的“作品”,不是繪畫、拼貼,就是手工作業,有時一天收穫兩三樣。孫女對自己的勞動成果十分珍惜。有幾次為了便於攜帶,我將她畫的畫折了一下,她看見後大聲喊道:“看你都給我窩了!”家長和孩子每天帶回家的還有老師代孩子們填寫的“當日情況卡片”。卡片上用第一人稱和孩子的口吻記錄著每個孩子當天在幼稚園的全部情況,其中包括午覺睡得好不好,午飯吃得多不多,精神和情緒好不好,是不是調皮,對人是否有禮貌,說話多不多等。哪一項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老師就在上面畫個圈。此外,老師還經常在卡片上補充其他內容,如孩子這一天表現出什麼興趣愛好和行為特徵、喜歡和誰在一起玩等。如果老師想對家長留言,或是幼稚園有事需要通知家長,也都寫在卡片上。這張卡片插在教室門上為每個孩子製作的敞口紙袋上。家長從這張卡片可以大致瞭解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我想,當老師的如果不留心觀察,沒有很強的責任心,是無法填寫這張卡片的,何況全班只有一位老師呢。我們國內的幼稚園能做到嗎?恐怕不能。國內接送孩子的家長大概都有同樣體會:你若問今天孩子怎麼樣,回答一般都是兩個字:“沒事”。


美國幼稚園十分注重和家長溝通和互動。除實行卡片彙報制度外,幼稚園每次組織孩子郊遊都邀請家長自願參加。開家長會或孩子進行文藝演出時,幼稚園正式向孩子家長髮請貼,而且希望孩子的父母盡可能全都出席。2007年8月,幼稚園準備升學前班的年滿5歲的孩子舉行“畢業”典禮,請所有3歲以上的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參加。孫女的爸爸媽媽自然樂於前往,我們老兩口覺得機會難得,同時想看看孫女的文藝表演,也一起出席了。我們趕到時,幼稚園禮堂的一排排長凳上已經坐滿了人。在典禮上,幼稚園園長給每個孩子贈送了禮物,親手給他們戴上中國製造的黑色“畢業帽”,每個班的小朋友先後上臺表演了集體節目。


除了這種活動,平時幼稚園如果有什麼維修活,也常請有技能的家長幫忙。很多家長還輪流幫助幼稚園大掃除。還有,幼稚園堅持為每個孩子過生日,到時由孩子的家長買一個蛋糕帶到班上,讓大家分享。而且,每個月老師都將當月過生日的孩子姓名和日期以書面形式提前通知班裏所有孩子的家長,以便使那些想為孩子送生日禮物的小朋友們有所準備。老師說,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孩子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在美國人的理念中,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人格和意願,應該受到尊重,任何人無權支配和限制他們的行為,孩子有缺點只能進行教育和誘導。所以,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從不厲聲訓斥孩子,更不許打罵。在美國,父母打孩子犯法,可以對你起訴。聽說有一對夫婦出遠門旅遊,把兩個孩子擱在家裏,讓大的照顧小的,結果被告上法庭。美國人尊重孩子還表現在不許命令孩子必須做這做那,比如孩子不想吃飯,大人不會逼他非吃不可。我們的孫女在幼稚園吃午飯,常常吃幾口就不吃了,老師不管不勸,因為在美國人看來,每個人有吃飯的自由,也有不想吃的自由。老師常在孫女的彙報卡片“我不餓”的選項上畫個圈,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你們的孩子今天沒吃多少。


美國孩子的自由自在體現在許多方面。我親眼見到的還有:老師教孩子們看圖識字,孩子們坐在地毯上,什麼姿勢都有,有一個小男孩突然站起來,游離集體之外,在屋裏走來走去,但老師不予理睬,像沒看見一樣,因為他沒有妨礙別人。再比如,有的孩子午睡時間過後仍不願起床,老師就讓他多睡一會兒,並不強求一律。老師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絕不等於對孩子無原則遷就,如果發現孩子有過錯,會及時指出,幫他們改正。如果有淘氣的孩子欺負了別人,老師就把他叫到一邊,以平等的口吻進行教育,讓他好好反省。


為了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稚園老師特別注意發掘每個孩子的特長和優點,並隨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但不在孩子中間搞評比活動,切忌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在老師眼裏,孩子沒有優劣,只有差別;沒有不好,只有更好。比如,卡托小朋友對老師說,他畫的畫比卡頓畫得好,老師就會糾正說:應該說,你們倆畫得都好,但各有不同特點。


按照美國幼稚教育的目標,1.5~2歲的孩子應學會自己用杯子喝水,並能擺弄小玩具;2~3歲學會控制大小便,自己用叉勺吃飯和學習穿衣脫衣;3~4歲能在大人幫助下扣紐扣、系鞋帶和自己洗漱;5~7歲會洗碗和保管自己的東西。


總之,美國幼稚教育以玩耍和遊戲為主,讀寫和數學方面的訓練十分有限。據說,這種幼稚教育理念來自德國,後來為美國所接受,並於1871年創辦了美國第一所幼稚園。美國幼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啟發幼兒智慧,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為5歲時轉入小學學前班奠定基礎。

 

 

文章來源:孫占林的新浪博客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