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的聯合會杯上,美國隊大出風頭。多諾萬在輸給巴西隊後說過一句話:“我們對手一個人的工資,就可以養活我們這樣的三個隊!”美國足球是小本生意,勤儉起家。自2002年打入世界盃八強後,至今已經是一直亞世界級的勁旅。這樣的模式,在世界可謂獨樹一幟。
我一向主張中國足球要學習美國。今年經濟危機,歐洲的俱樂部都紛紛削價維持觀眾。美國有橄欖球、棒球、籃球三大國球占滿了市場,足球的生存空間幾乎微乎其微。也怪不得,目前美國的職業足球大聯盟出現上座率下跌,從平均每場16,460人下降到15,435 人。大致一千個觀眾消失了。但是,這種不景氣的時刻,也正是檢視美國足球的成就的機會。
大聯盟1993年成立,1996年正式開場,當時只有十個俱樂部,一年三十場比賽。經過了七八年的奮鬥,基本上在市場上占穩了腳根。大聯盟開始時,沒有自己的場地,幾乎沒有美國人相信踢球能夠成為一個職業,高水準的運動員工資也不如中小學教師,大聯盟採取了嚴格的限薪措施,降低成本。
但在最近五年,大聯盟開始擴展,增加了五個俱樂部,平均一年一個俱樂部。到2011年則將增加到十八個俱樂部,成為一個相當有規模的職業足球聯盟。而且,大部分俱樂部都已經或將要修建自己的專業足球場。2004年,大聯盟和球員聯盟進行討價還價後達成了協定,大大提高了限薪的尺碼,使各俱樂部有更多的空間高薪雇傭高水準的運動員,也大大改善了一般運動員的收入。根據這一協定,每個俱樂部隊員工資總額為二百三十萬美元,最低工資為三萬四千美元,作為後備力量的年輕發展隊員最低年薪一萬兩千九百美元,這其實就是一個實習生的工錢。每個隊的隊員人數則從28減到了24。這樣,隊員平均年薪不超過十萬。如果有個別隊花一百多萬雇個大明星,結果就是全隊其他隊員的平均收入減半,跌到五萬以下。要知道,在美國,男性的平均年薪為四萬三千多美元。這樣,除非有特別的經費使雇傭小貝等等成為可能,各隊都不敢高價買隊員。
這種情況,也幫助我們理解小貝為什麼兩年之間在美國從偶像變成了過街老鼠。甚至有人說他就是足球界的麥道夫。這樣的壓力,象他這樣的歐洲明星要理解需要花相當的時間。不過,即使如此,美國的俱樂部照樣買了不少拉美、非洲的希望之星,希望到時轉手賺一筆。這些新星願意來美國,也是因為大聯盟的國際信譽越來越高,他們覺得在這裏踢球能夠培養技藝、容易被歐洲俱樂部看上。最近,買下英超轉播權的ESPN準備對英國轉播大聯盟。其信心可見一斑。
自2004年 標準提高的限薪協定簽署後,大聯盟僅因為擴張就已經有了兩億美元的進賬。另外,每個賽季還從電視轉播協定中獲得一千四百萬美元的收入。這些錢在歐洲不足掛齒,但對於大聯盟來說,則具有歷史意義。大聯盟剛剛創辦時,其比賽的電視轉播不僅沒有收入,而且要倒貼錢給電視網,因為實在是沒有人看。後來改成免費贈送轉播權。如今,電視網要花錢購買足球的電視轉播權,則說明足球已經是賣得出去的產品了。怪不得,連小貝最近也表示有擁有大聯盟的一個俱樂部的興趣。他一年從銀河拿走的年薪為一千萬美元,支付四個俱樂部隊員的薪水都綽綽有餘。
美國目前正在申請2018或2022年世界盃的主辦權。那也是美國足球準備衝擊世界盃冠軍的年份。回想一下,從1996年大聯盟比賽開張到現在,正好十三年。從現在到2022年,則又是十三年。當然,拿世界盃冠軍,對於巴西這樣的隊也不是想拿就可以拿的。美國隊得手的成功率不會很高。但是,美國隊到那時成為世界頂尖級球隊,則不應該是太難想像的事情。足球到那時的美國,也會逼近三大國球,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足球市場。看看人家過去的十三年,一步一個腳印。想想人家未來的十三年,道路清清楚楚。相比之下,從八十年代提出“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以來,中國足球瞎折騰了遠不止兩個十三年。按美國的日程應該想怎麼拿世界盃冠軍了。可惜,我們當年的“國球”,現在仍然象個洩氣的皮球,連“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也不好意思再提了。中國足球,為什麼不能象美國模式學習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