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新年伊始或生日都是“開始”邁向理財目標的好日子,因為這是告別“過去的我”,萬象更新、重振信心的象徵。(取材自YouTube)
新年期間是“立志”理財存錢的好時機,行為學派經濟學家提出如何一步一步達成目標的建議。
首先,賓州華頓學院凱薩琳.米爾克曼(Katherine
Milkman)指出,新年伊始或生日,都是“開始”邁向理財目標的好日子,因為這都是告別“過去的我”,萬象更新、重振信心的象徵,而自信是成功的關鍵。
米爾克曼和其他經濟學家邀請了8600名各行各業人士參加一項儲蓄比賽,結果8個月內,以自己生日為起點的人,比用其他日子如感恩節或情人節當起點的人,存更多錢。
其次,目標要明確,也要務實,只定“存更多”的目標,不夠明確;“40歲前退休”則不切實際。
投資專家伊根(Dan
Egan)舉例說,未來5年儲蓄(占收入)率從5%年增兩個百分點到15%,就明確的多。此外,也不要設定會讓你覺得人生享受都沒有的目標,因為你會堅持不下去。
第三,實施計畫要詳盡,可以一步一步來,一段時間前進幾步就行。米爾克曼說,這點的好處是,小有成就會讓你感到“成功了,有進展”。
第四,對你的計畫進行“壓力測試”,也就是設想、比對各種情況,例如,“我每年儲蓄15%的收入,65歲就可退休”,讓自己感覺心中想望的結果。
壓力測試也會顯露“路障”在哪裡--意外的修車支出、忍不住又在網路購物等等,以想出解決辦法,例如,趕快存一筆應急金、改掉衝動網購劣習等。
第五,善用對你有用的行為經濟學策略,例如應讓儲蓄自動化,此外很多人都有必要學會“有耐心”,伊甘說:“挫敗是難免的,那是旅程必經之事,成功時莫忘給自己加油打氣。”
文章來源: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