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美資訊
律師介紹
attorney join in
旅美資訊

不滿中國教育 爸爸7年美國陪讀只為讓兒子快樂
流覽次數:3354     添加時間:2012/2/10

不滿中國教育 爸爸7年美國陪讀只為讓兒子快樂核心提示:這個秉承“孩子教育高於一切”信念的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以非典型方式改變了兒子的命運。之後,他花了3年時間、自費採訪了百餘位中國旅美博士。 上海僑報報導從2003年與兒子的小學班主任大吵一場開始,南京人王陵賣了房子、辭去電視臺的工作、出國幹各種苦工,在美國做了7年陪讀爸爸。如今,兒子性格自信積極、學業有成,王陵在欣慰之餘,仍保持著一個記者職業性的疑問:“嚴師出高徒對不對?為什麼奧數競賽上獲獎的都是中國孩子,我們卻出不了數學大師?中國孩子從小就背小九九有什麼意義?” 這個秉承“孩子教育高於一切”信念的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以非典型方式改變了兒子的命運。之後,他花了3年時間、自費採訪了百餘位中國旅美博士。當記者撥通這位元很有可能成為繼“虎媽”之後又一位元焦點家長的電話時,他告訴記者:“我想在細節中找到中美教育間的真正差異,記錄這些成功者對中國教育改革的建議和真實想法。” 7年陪讀 只為孩子能快樂學習兒子上小學前,陝西人王陵對在南京的生活還算滿意,但在很多家長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王陵的生活發生了重大轉折。王陵的兒子在南京一所重點小學讀書。孩子六年級時,有一次和同學發生衝突,雙方家長都被叫到學校。班主任沒有分析原因,就對雙方都進行了批評,各打五十板。這讓王陵非常失望,“那是一個資格非常老的女老師。在和老師接觸的全部過程中,我從來沒看過老師笑過。老師就像皇后一樣,所有的學生、家長,都圍著老師轉,老師說對就是對,老師說錯就是錯。” 這次批評讓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王陵忍無可忍。他選擇在上課的時候,當著全校同學的面,指責這位元老師的教育方式。這個舉動非常大膽,引起全校關注。“實際上這個舉動我是告訴兒子,老師也有不對的時候。” 接著,王陵以一個近乎決絕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巨大不滿,他賣掉房子、辭去工作,拿出全部積蓄帶著兒子到美國讀書。那是2003年,孩子13歲,他45歲。出國後,王陵做苦力活為兒子鋪路,7年陪讀,只為孩子能快樂學習。打工陪讀 創作反映中西方教育差異作品 “中國傳統觀念一直認為,一代要比一代強。怎樣算是超過父輩?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他職位比你高,工資比你高,就超過你了嗎?這太簡單了。健康成長,比你幸福,他就是超過你。” 這是陪讀7年以後,王陵的真實感受。不再望子成龍,不把出人頭地作為人生價值,一切歸於平和的人生幸福。儘管打工、陪讀的日子充滿艱辛,但王陵說:“我幹得非常愉快。因為我兒子到了美國以後,自信心就提高了,這是我最高興的事情。在國內從小學開始的那種膽怯,戰戰兢兢,唯命是從完全沒有了。” 2009年,兒子進入大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機械設計專業,而不是常青藤的名校。王陵對此並沒有遺憾。他覺得最重要的,是兒子能夠找到快樂,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 7年的陪讀經歷,讓王陵有了深入的思考,加上曾經的記者生涯賦予他的使命感,王陵決定創作一個作品反映中西方基礎教育的差異。在3年的時間裡,王陵通過向朋友借錢、透支信用卡籌集費用,他花費3年時間沿著66號公路,橫穿美國,採訪了112名知名旅美華人博士,拍攝素材一千多個小時。王陵最初並未想過採訪這麼多人,“但是一開始就停不下來,這些博士從親身經歷出發,講述了很多獨特的見解。不像某些中國家長,把自己孩子培養進哈佛以後,就寫一本書,一個人在社會上忽悠。一百個博士說話,比他一個人說的更有權威性。” 記者電話採訪王陵時,他正準備去北京。他告訴記者:“我想把這些剪輯成一部《百名旅美博士訪談錄》的紀錄片,現在有出版社希望我寫一部書,我去北京就是商談這個事。下星期回來我願意接受僑報的專訪。”同時,王陵表示:“我拍這部片子,希望能讓中國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觀念上起一些變化,這是我最希望的。”  

文章來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17/14/5874309_134084336.shtml

點擊排行
關閉 在線客服 USLawChina微信
掃一掃 諮詢更便利
跨國 搬家 遷廠 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