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來美國前後的事,很有意思。那時的資訊不發達,來美國之後,發現現實與我想像的,有許多差異,“誤區”不少。就是如今的資訊社會,百聞還是不如一見,誤會也是難免的。說說當時我的幾大誤區吧。
到處是摩天大樓和現代建築。
抵達美國上空時,我急不可待地想看看美國是啥模樣。從飛機窗口往下一看,天哪!沒飛錯地方吧, 怎麼是一排排矮小簡樸的平房?許久不敢相信已進入美國本土。
後來才知道這裏只有市中心幾幢摩天大樓,其他大多數是一至兩層的平房,由於處於地震頻發區,不宜多建高樓。但是,我走了西部幾個州,發現各地似乎建築風格差不多,平房多,高樓大廈少。
美國人都住高大洋房,開豪華車。
我們這一帶平民獨立屋相當部分是一層平房,且建築年代不近。後來逐漸發現這種房子的可愛之處,陽光充裕,空氣通暢,活動方便。擁有一座小房子,是許多工薪階層的夢想家園。由於人口密度大,房價高,租公寓很普遍。許多單身漢分租一個房間。
車呢?二手車非常普遍,百姓以車代步,並無太多講究。我剛來時開的舊車,冬天早晨很難啟動,得打好幾次引擎,外加使勁踩油門。但是有這樣一輛車,我不用步行和等公車,已很知足了。
白人占絕大多數,且美國人都是俊男美女。
這是好萊塢電影留下的印象。其實美國是個移民國家,居民來自全世界各地,膚色各異。如洛杉磯,各少數族裔總數就占總人口的一半。這裏的人高矮胖瘦,各種比例都有,就是俊男美女實在不多。
美國人高收入,高消費。
一些人工資較高,但荷包不是很豐厚,因為工資單上首先要扣除收入稅、社安稅、醫療保險費和養老金等,已去掉2-3成了。再付一批費用,如各種貸款、各種保險、學費、地稅等等,餘下可花費的就不是那麼可觀了。一位元朋友是電腦軟體程式師,年薪14萬美元,4口之家,他們說也得精打細算過日子, 不過他們住的就是百萬“高大洋房”了。
美國的百姓在消費方面精打細算,可謂花樣繁多,如打折時購物,用折價券,批量購物,加入商店會員享受優惠等。
我發現不少美國男人是能工巧匠,他們把車庫改造,或搭蓋簡易工具房,業餘時間自己修修補補,或裝修改造之類,省去許多請人的費用。
美國的錢好掙,遍地黃金。
要掙錢得有工卡,還得有人提供工作機會。這裏多是私有制,老闆也要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口上,所以錢都不是那麼好掙。我剛來時,最低時薪好像是每小時4.25美元,如果按正常工作時間每週40個小時,就可以知道一個月掙多少錢了。目前聯邦規定的最低時薪是7.25美元。拿最低時薪的人不是很少。
想找高薪、輕鬆不費勁、旱澇保收的工作嗎?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吧。要找到好工作,自己得有技能有經驗有良好教育背景等等。大學畢業並不能擔保好工作,畢業等於失業同樣普遍存在。現今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找工作更難了,據悉最近失業率高達9%以上。
學校不用讀書,孩子整天玩鬧。
美國的小學的確比較輕鬆,沒有多少作業,但從初中開始,就忙起來了。特別是高中,如果想上好大學,不下苦功不行。高中生大約每天只能睡5-6個小時,完成學校功課的同時,還要准備考SAT和籌備申報大學事項。其實這樣想一想:美國有一批居世界前茅的大學,如果生源不好,大學如何辦得出色?進了好大學,更不得懈怠,美國好大學“難進更難出”。
資本主義社會的人都很自私、傲慢。
印象最深之一是人們的熱情和友善,到處可以見到助人為樂的義工,那些在小學門口護送學生過馬路的義工,多是退休老人,每天風雨無阻。剛來時,我說的英語別人聽不懂,人家說的我也不明白,但是問路時從沒見過冷漠白眼,有的人還會領我走一段路,有的人把英文逐字輸入到我的電子字典裏,讓我翻譯。
美國人對於行動有困難的人更是倍加照顧。平時在外,見我推著小孩,總有人幫忙開門,還常有走路顫顛顛的老頭老太,過來給我開門,並使勁把住門,讓我暢通無阻,好感動。看來社會風氣如何並不完全取決於社會制度,而是與環境及教育背景息息相關。
文章來源:http://www.51ielts.com/html/93/n-10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