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漫畫家湯瑪斯·納斯特(Thomas Nast)於19世紀中期在他的作品中使用大象和驢的形象以來,象和驢就一直被分別用作共和黨與民主黨的象徵,“象”和“驢”這兩個字也就成了美國政治辭彙的一部分。
從字面意義上講,跛腳鴨體力較弱,行動緩慢,跟不上鴨群,因此容易成為食肉動物攻擊的對象。在政治上,“跛腳鴨”一詞被用來描繪任期即將結束的民選官員。在新的政府領導班子已經當選但尚未就任期間,仍在行使權力的現任領導班子就被視為跛腳鴨。
美國每兩年一次選舉眾議院全體議員和參議院三分之一的議員,總統則每四年選舉一次。選舉在11月初舉行,但是當選者要到次年一月才上任。在這之前的幾個星期裏,未能獲得連任或即將退休的官員繼續享有決策權,但選民已無法通過投票來敦促其履行職責。
就總統而言,有人會擔心形成權力真空,特別是在國家面臨危機或不穩定的時期。通常,即將卸任的總統和他的繼任者會努力確保權力順利移交。現任國會議員在11月選舉前返回本州參加選舉,但在選舉後又回到華盛頓繼續開會,由於許多議員不會連任,在新一屆國會就職前的這一段時間就稱為“跛腳鴨”會期。
跛腳鴨會期極少產生實質性的立法。今年,國會領袖未能在短促的11月會期內為應對美國面臨的經濟危機制定廣泛的立法,而只通過了一項延長提供失業救濟金的法案。
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使一些專家對國會缺乏領導力感到擔憂。在奧巴馬的新經濟班子正式就職前的兩個半月期間,金融市場可能發生重大事件。有人擔心在應對危機的關鍵時刻出現權力真空。在1932年至1933年的過渡期就曾經出現這種局面,導致美國經濟陷入更深的蕭條。《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專欄評論員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認為,選舉後的移交期太長,缺乏必要的領導和政策行動。
與1930年代相比,這次從11月至1月的“跛腳鴨”時期情況有所改善。1932年以前,美國的選舉像現在一樣都是在11月舉行,但總統要到次年3月4日才能走馬上任。後來,國會通過了憲法第二十條修正案,要求新一屆國會在1月3日就職,並把總統就職時間提前到1月20日。
文章來源於:美國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