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學家希歐多爾•羅斯紮克這樣定義反戰文化運動: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美國社會中的一切抗議運動,既包括校園運動、婦女解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反戰和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搖滾樂、性解放、吸毒、嬉皮士文化及神秘主義和自我主義的復興等方面的文化革命。年輕人的反文化運動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展開,既有校園裏的動盪,也有形形色色的嬉皮士運動以及種種的性解放行為等等。
嬉皮士運動是美國50、60年代的民權運動,60年代的一種變異,在此期間,青年人投身到社會政治和權利的漩渦中心,為“自由”戰鬥,但是1965年以後,隨著激進青年與學校以及員警的衝突越來越多,一些青年人離開了政治運動,彙集到全國各地的嬉皮士群居點中去了,他們在群居點中過著簡樸甚至邋遢的生活。他們身穿奇裝異服、留著長髮,沉迷於毒品和搖滾樂中,他們想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說明整個社會對名利的爭奪是何等可笑。在他們看來,只有人們之間的互愛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他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群居點的範圍,越來越多的青年模仿他們的生活方式。長須長髮暫且不提,僅據精神病研究所負責人的保守估計,1969年,美國吸毒成癮者達10萬以上,有800萬至1200萬人至少吸過毒。
三藩市的海特阿什伯裏是20世紀60年代嬉皮士文化的中心。在20世紀50年代,當時附近的三藩市州立大學的學生接管了附近大部分地區,創造了一個青年文化圈,形成了宣導“和平與愛情”的嬉皮士文化。第一個來到海特的嬉皮士實際上來自北灘的比茨,他被低租金、破舊的維多利亞式房屋吸引。後來發展出的波希米亞文化的特點其實就是它對東方宗教和哲學的吸收,它的反正統流派的政治立場,以及它對於許多藥物,特別是致幻藥物的嘗試。
海特生活成為一種文化現象,推動流行藝術和大眾口味發展到新的水準。名為“偉大的死亡”和“傑弗遜航線”的嬉皮士聚集地一夜走紅,而嬉皮士比爾格雷厄姆(Bill
Graham)把音樂現場傳播到了全美國。中產階級的孩子們開始轉向自由食物,自由藥品和自由戀愛了。在1966年的嬉皮士築有運動後不久,“夏天之愛”運動的第二年,一些令人討厭的人物的不斷出現(例如,查理斯曼森)和有組織的犯罪導致海特的嬉皮士文化逐漸衰落。
1973年的一天,加州三藩市舉行了一場埋葬嬉皮士的葬禮。嬉皮士們抬去一口標有“愛情之夏”字樣的灰色棺材,裏面裝有十字架、橘子皮、孔雀毛、吉祥飾物、旗幟和一塊味的餅乾。他們把它付之一炬,唱著《上帝保佑美國》和《訶利黑天》,然後高喊:“嬉皮士死了!”這次埋葬儀式標誌著從20世紀70年代就走向衰落的嬉皮士運動最終“雲消霧散”了。到了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海特街道上的大部分商店都被木板封住了。但是,七十年代後期,二手店和古玩店開始出現,破舊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房子被修復,海特成為了為旅遊聖地。
儘管嬉皮士運動很快逐漸失去勢頭,但是嬉皮士的生活方式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是廣泛和深遠的。
在嬉皮士運動興起的時候,反戰運動也在加州開闢戰場。加州的反戰熱潮到來得比美國其他地方要早,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率先發動了“運動”。1964年12月開始由曾參加密西西比州的“自由暑期”運動的學生發起,“運動”是為了證明了學生可以通過組織和行動來改變社會。在與大學校長克拉克.克爾的一些衝突中,“運動”充滿活力的領導人馬里奧.薩維奧大肆宣揚學術及軍事機構的密切關係,批判學校和0的腐敗,要求青年人的,要求和平。隨著運動的興起,老左派和平宣導者發現了大批敢於發言的同情者,其中很多人已從南方的民權運動中獲得了發表反對意見的經驗。
到1965年年初,反戰運動基地聯合了多個校園,三月當美國開始轟炸北朝鮮的時候,反戰運動的導火線也同時被點燃。1965年5月17日,大約15至25萬人在首都聚集抗議,這一成績連主辦者們也沒有料到。從65年直到73年越戰結束,反戰運動早就了美國社會的”第二主流”,對於越戰的評判至今仍是能夠讓老子和兒子翻臉的敏感話題。
文章來源:美國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