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大學之所以優異,並非是因為頂尖大學水準高,而是美國大學體系比其他任何國家的體系都要先進。這個體系的優勢,用《經濟學人》雜誌的話來說,就是沒有體系。所以,那些中央政府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過分重要角色的國家,對這一沒有體系的模式很難效仿。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謂沒有體系是因為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不作通盤規劃。美國是個自治傳統非常強的社會。即使是公立大學,也不過是州立大學,沒有國立這一說。美國的前6位總統,出於各種考慮,都曾想過要建立國立大學。但每一次努力,都被議會否決。
國立大學的挫敗,反而成為美國大學發達的制度基礎。聯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大學,沒有高等教育的中央計畫,也不會像法國、德國、日本一樣,把大學的教職員視為政府的雇員。出來辦大學的,是慈善家、教育家、地方政府(特別是州政府)、民間組織、乃至像經營生意一樣靠學生的學費過日子的企業家。高等教育的基本架構是從下面建設起來的。當然,聯邦政府並非什麼也不做,其介入的方式,一般是把公共資源交給這些基層的教育機構經營。根據1862年的Morrill頒地法案(MorrillLandGrantAct),聯邦政府按照眾議員的數目給各州撥地(因為眾議員是按人口分佈的,這樣頒地最能達到人均的公平)。這些土地出售後的資金,用來建設以傳授農業和機械知識為主的大學。這一法案激發了各州建立各種各樣的大學體系,但聯邦政府卻不參與管理。
更重要的是,聯邦政府要把支持大學的錢直接送到學生和學者手中。比如1946年的《退伍軍人法案》,給所有參加過二戰的退伍兵支付上學的費用,讓學生拿著錢決定自己去哪個學校。前面已經提到,目前聯邦政府給大學生的資助將近815億美元,也是給學生而不是給學校。另外,聯邦政府掌握大量的研究經費。這些經費常常是大學教授、學者直接申請,錢拿到後跟著這些教授、學者走。他們在哪個學校教書,錢就在哪個學校花,並非直接向大學撥款。聯邦政府退出大學的直接管理,就創造了激烈的競爭環境。教授為了爭奪科研基金彼此激烈競爭,學生為了獲得獎學金也要競爭,大學為了獲得捐款同樣要競爭。全方位的競爭,創造了全方位的優異。
由於沒有聯邦政府的統一規劃,美國大學在形式上非常靈活,能夠滿足各個層次的需要。我們現在一講美國的大學,就是研究性大學。中國的各種高等院校,紛紛改名字,“學院”競相變“大學”,生怕自己不夠氣派。實際上,美國各種高等院校有4000家左右。真正作為研究性大學的,也就100多家。在精英大學中,有許多小型文理學院。在草根層上,有許多社區學院(communitycolleges),學制短,只有兩年,相當於我們的大專,而且學費非常便宜。這樣社會底層的人也上得起。更重要的是,這些社區學院的學生,可以帶著一部分學分跳到四年制大學中。最近有不少學生因為四年制大學太貴,就在社區學院讀兩年,然後跳槽,到四年制大學拿文憑,大大降低了教育費用。
大學體制不僅幫一些人從社會最底層爬到教育的頂峰,而且也使一些底層大學異軍突起。比如在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本來是個走讀學院,但這幾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研究性大學排名中,一直排在第十名上下,比許多常青藤的名次還高。再有就是紐約大學,在1970年代中期幾乎破產,不得不把在Bronx最大的校園出售。但如今在上海交大的世界大學排名中,雄居第32位,儼然是一所名校。我自己所在的薩福克大學,最初不過是個法學院的畢業生為了給窮人提供教育機會,在自己家的客廳給六七個學生授課,後來竟然也演化成了一個大學。如今,薩福克大學的法學院和哈佛法學院是波士頓最大的兩個法學院,為本地提供了最多的司法人才。薩福克大學也正在從一個走讀、業校式的大學,轉化為四年制、有博士課程的正規大學,並且開始有了學生宿舍,向寄宿制大學發展。在校內領導層中,有人甚至有雄心在波士頓市中心再造一個紐約大學的奇跡。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贏利式大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學店”,和中國的一些英語學校有非常類似之處。這樣的學校,完全以商業理念經營大學,要物美價廉、薄利多銷,把大學辦成連鎖店,甚至有的校長要求教室與學生停車的地方不能超過五分鐘的步行距離,很像麥當勞的經營原則。這些大學瞄準的,是那些有工作但缺乏教育的階層。最大的為Phoenix大學,在全球有28萬學生、239個校園。其創辦人是劍橋培養的經濟學家JohnSper-ling。他發現常規大學幾乎都致力於培養18~22歲的年輕人,忽視了已經工作的成人。於是他發誓要為這些人辦學,讓他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如今美國的贏利大學已經有幾百所。許多都創造了自己的品牌。
這種多元、靈活的大學體制,保證了美國的高等教育能為各個階層的人在人生、事業的各個階段提供教育服務,並且促成了多種體制的競爭,使任何一個體制都不可能高枕無憂。你研究性大學只顧搞研究不管本科生嗎?那麼注重教學的本科文理學院就會把學生吸引走。你的大學學費太高嗎?那麼一些贏利性大學的連鎖學店、網上教學,就會出來“殺價”。怪不得一位基層傳統大學的高層管理人員說:“這些贏利大學在我們街對面的連鎖店一開張,我們就感受到了威脅,經營的方式就得調整,否則我們的學生會跑掉。”這樣的競爭,構成了美國大學優異的基礎。
文章來源:http://www.skycoke.com/subpage_content.php?id=114